Monday, June 8, 2009

『艺术生活』京都设计纪行 Kyoto Calling

『艺术生活』京都设计纪行 Kyoto Calling 日本是最适合去纵情享受美食和购物乐趣的地方,对于对设计抱有兴趣的人来说,日本也是值得一去的国家。且不提那些店铺、画廊或博物馆,日本对日常生活的设 计态度也能让人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乐趣。他们常常会谈到“平衡”、“协调”和“组成”,这些元素已经成为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历史上众多设计师都对 这种不学而知的态度表达出极大的惊叹。

日本当代设计泰斗之一的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对设计普遍的亲密态度作过最精彩的描述。在《日本便当美学》(Aesthetics of the Japanese Lunchbox)一书中,荣久庵认为在冷冻快餐的鼻祖便当盒之中,可以找到日式的精髓。他把这件日常生活中小小的艺术品与其他设计联系起来,甚至提升到 了“差异中的统一性”这样的宏观层次——“在便当盒中有数十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都非常可爱,它们共同构成了美丽的画面。这些部件之间的关系包含了一种精致 的、几乎不可见的感受性,组成了一个‘活动的装置’。这种组织结构上的精确性,也被应用在我们创造工业产品的全过程之中。”

『艺术生活』京都设计纪行 Kyoto Calling 荣久庵把与便当盒相同的创意精髓,运用到百货商店、轿车、相机等之中,其中包括他的代表作——1961年为Kikkoman设计的酱油瓶。或许这个概念并 非最简单易懂的,但无疑他所指代的设计是既有良好的功能,也非常好看。这种设计精神就意味着每种元素都是由许多其他不同的元素所构成,每种元素都有着自己 的特性,或称“精髓”,由此组成了各种品质。

一下新干线,眼前便出现了京都火车站巨大的不对称玻璃穹顶。曾有人批评这个设计与周围的日本传统建筑格格不入——它高达60米,长度接近半公里。但我觉得 这座由原广司(Hiroshi Hara)设计、10年前建成的庞大而现代的建筑,与周围的庙宇和庭院间的共性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还要多。当然它们之间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差异。

京都火车站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不紧密,它集巨大、广袤、不对称、古怪、色彩缤纷等特色于一身的圆顶,还有仿佛延伸到天际的自动扶梯。然而当你在火车站内四 处游走,穿行于把购物中心、酒店、电影院、售票处连接在一起的人流之间,眼前看到的是不断变化的让人叹为观止的情景,这种体验就如同在日式庭院中漫步。火 车站的存在已经超越了所谓的后现代建筑,而是像便当盒一般,成为一种招徕访客去探索其内部宝藏的方式。

我还是把描述的任务留给那些口才更好、知识更渊博的人吧。我能说的就是,这样的旅程绝对值得走一趟。如果你没办法到京都去,至少也要摸一摸便当盒。就像荣久庵说的:“品尝便当盒中饭菜的滋味,就像一个敏锐的自然观察家去攀登群山。”

『周末画报』 撰文:Ben Hughes

作者介绍
在英国接受培训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分别在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从事设计工作,之后再次回到英国,一直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推荐使用有道阅读订阅,或在MSN直接订阅


『艺术生活』京都设计纪行 Kyoto Callin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