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9, 2009

『新视线』重塑雕像的权利

『新视线』重塑雕像的权利 2003年4月9日,全世界各国电视台聚焦巴格达,美军用坦克拉倒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雕像。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政权的 结束,也是一种对占领区民众强烈的心理震慑。电影《南京!南京!》在开场不久也出现了相似度极高的一幕,时间回到1937年,地点换成了南京,而被拉倒的 是孙中山的雕像。是历史的惊人相似?还是戏剧的演绎?

史学家们的论证否定了这段情节的真实性。1937年南京只有一尊孙中山雕像,它未曾遭受过此般劫难,而且它竟然是日本制造。在这背后有一段鲜少被人提及的 历史。据记载,南京曾先后安放过两尊孙中山铜像,一尊为1925年日本友人捐赠,另一尊则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戴广文在1996年制作完成的。为了方便区 分,我们暂且将1925年的那尊称为铜像A,后一尊称为铜像B。

『新视线』重塑雕像的权利 铜像A由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出资铸造,他是孙中山多年好友,并一直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梅屋庄吉不惜变卖家产铸造了这尊铜像 以寄托哀思,并于1929年3月亲自送至南京。铜像由日本著名的“筱原金作工场”计划,雕塑家牧田祥哉制作,共铸造了四尊。南京这尊在1929年至 1942年间被安放在黄埔路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内,其余三尊分别安放于广州黄埔军校、广州中山大学和澳门国父纪念馆。1942年至1985年,由于种种原 因,铜像A先后被转移了四次,从新街口广场到中山陵。1985年至今,安放在中山陵藏经楼前的石阶上供民众瞻仰。

铜像A高约2.9米,以孙先生演讲“三民主义”的姿态为原型,身穿大衣,右手向前伸展,作演讲状。其神态、高度皆不同于1996年的那一尊铜像B。

如果你是位细心的观众,可能早就发现了电影《南京!南京!》中“穿帮”的雕像造型——身着西装大衣、马甲领带,右手执手杖,这和雕塑家戴广文制作的铜像B 的形象几乎一致。然而这尊高5.75米的孙中山铜像,是在1996年才竖立在南京新街口广场上的,怎会跨越59年出现在1937年呢?而今因为地铁施工的 缘故,铜像至今被存放在浦口老山,未经批准市民不能随意瞻仰参观。

其实所谓重述雕像的权利,不过是借由电影来说说铜像背后真实的故事。时至今日,南京人民还在呼吁,希望将孙中山铜像迁回城内。关于迁回哪一尊,安放在何处的讨论仍在继续。

『新视线』 撰文 Danniel 特别感谢: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在部分史实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推荐使用有道阅读订阅,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新视线』重塑雕像的权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