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设计』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

『设计』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 是否觉得日常生活中各种“主义”的建筑枯燥乏味?比利时摄影师Filip Dujardin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他将各种相似建筑的局部照片进行拼凑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崭新的极度冷静但又似乎不符合力学原理的建筑结构。然 而,透过这组匪夷所思的图片,我们似乎又可从中窥见到一丝LOT-EK﹑Simon Ungers甚至是OMA的影子——究竟虚拟来自现实还是现实来自虚拟?

Q:能谈谈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吗?
A: 在做了一段时间的职业摄影师之后,我突然希望自己能设计一些建筑物。你也是可以说我是一个想成为建筑师,却没有付诸行动的人吧。我小时候就会用各种硬纸板 创造各种不同的建筑物结构,或者用乐高玩具建一座村庄。现在,我很多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面前,使我的设计用令人信服的方法呈现出来。

『设计』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Q:您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建筑,这些虚拟的建筑是对现实观察的某种隐喻吗?
A: 我设计这些虚拟建筑的主要目的是想要研究建筑的可塑性。与其说它们是虚拟建筑,我认为它们更像是一件雕塑作品。为了呈现超现实主义的感觉,我尝试着运用真 实建筑的那套理论,但只是将它们发挥到极度。我发现你只要稍微更改一栋传统建筑物的比例,你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它们会变成一栋抽象且没有实际用途的 大厦。

Q:您想通过这组照片启发建筑师还是其他人?
A:那并不是我的原意。我想表达的是,原来只要你改变或偏离传统的那套建筑的理论,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时候,人们疑惑这些设计是否可以成真,同时他们也会感到一点点害怕。不同的人看同一栋设计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和感觉,这让我觉得很有趣。

Q:在视觉呈现上,您使用了什么技术?原始素材来自于哪里?这些图像又是怎样诞生的?
A: 我做设计的第一步会先搭造一个模型。我有时候会用小时候玩的乐高玩具去搭建它们,然后我会把这些雏形拍下来,这些图就是我的初稿。然后我再用电脑把不同的 元素集合在一起。现在,我对三维科技越来越感兴趣。素材方面,我大多使用比利时的Ghent市拍的一些建筑照片。我对上世纪60和70年代的旧建筑特别感 兴趣,因为这些建筑都会呈现出因年久失修而产生的光泽或颜色变化,更能显示出它们的历史感。在我的设计中,新旧的对比和外墙的融合是很重要的。同时,把设 计放在独特的空间也会让效果更强烈。

『设计』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Q:您如何看待后期合成与摄影的关系?数码技术如何影响了传统摄影?
A: 我觉得摄影领域因为数码技术的出现而产生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几乎全都是被处理过的。以前,摄影师们对一张照片的控制只限于拍照片的那 段时期,现在大部分的照片都着重于后期修改。很多时候,这让照片失去了自然度,变得不真实。我觉得这对观看者来说好坏参半,要看那张照片用于什么目的。例 如,从新闻的角度来看,真实度十分重要。而我的照片是艺术作品,所以我认为新闻媒体那套理论不适合用在我身上。

Q:您如何看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A: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我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我认为互联网让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信息,很多人都依靠这些资讯来认知我们的世界。这个平行世界跟我 们的真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但也确实带来一定程度的麻烦。对我来说,我想借助这个虚拟的媒介来制造真实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去想,我希望我的作品被看成一 件艺术印刷品,而不单单只是出现在网上的合成照片。

您如何想象未来的建筑?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
A:现在,很多建筑都是通过电脑软件设计的,实际创造出来的完成品也非常壮观和复杂。要是没有了电脑,很多建筑设计根本无法成真。问题是,这种工作方式是满足了建筑本身的需要还是建筑师的需要?我最敬佩的,就是那些即使资源和成本有限,也能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建筑的建筑师。

『新视线』 编辑 邱正 供图 Filip Dujardin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设计』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



『设计』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

Monday, August 17, 2009

『设计』一个人的垃圾,另一人的宝贝

『设计』一个人的垃圾,另一人的宝贝 一个人的垃圾,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宝物。原来,那个你随手扔掉的汽水罐,还有那张过期的旧报纸,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后,也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对的,世界上就 是有这么一个人。Justin Gignac亲自到纽约街头捡垃圾,把它们放在透明盒子里,然后再珍而重之地在上面签名,还标明日子、编号。

身为艺术工作者,Gignac这些垃圾可不是乱捡的。他一般会选择一些具代表性的垃圾,如外卖盒子、烟蒂、地铁车票、游客剩下的地图……都反映出纽约人繁 忙的城市生活。这些普通版的垃圾方块在网上卖50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价值100美元的限量版垃圾方块。所谓的限量版,就是在某些比赛项目或特别节日过后, 到相关场地捡回来的垃圾。其中一些比较特别的限量版垃圾方块有“New Yankees Stadium开幕日”和“时代广场除夕夜”。有些人说,垃圾也能卖钱,实在是太荒谬了。有人却非常仰慕Justin Gignac的头脑。虽然表面上,这些只是被人遗弃的废物,但他认为它们也有自己的意义,就是因为他对这份坚持的尊重,让一文不值的垃圾获得艺术的升华。

至今,Gignac已经卖出超过1200个垃圾方块。他的“垃圾版图”覆盖了美国45个州,以及全世界25个国家。下次丢垃圾的时候,最好先想清楚。在当下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新视线』 撰文 Ann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设计』一个人的垃圾,另一人的宝贝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2009年8月,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音乐节四十周年。发起人Michael Lang撰写回忆录《The Road to Woodstock》、李安拍《Taking Woodstock》、发源地Bethel举行纪念音乐会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致敬庆祝外,伍德斯托克,这个“爱与和平”的神话,究竟对今日世界还有什么意 义?

当年的“官方”摄影师Elliott Landy在电邮中告诉我:上世纪60年代是关于主动介入,去改变世界。伍德斯托克,幸运地成为那一代的“乌托邦式宣言”。虽然40年后,性别叫做解放, 环保变成大潮,但经济体系崩溃,社会矛盾扩大,战争从没休止。当年的某些理想,还没成就今天。

伍德斯托克,一场运动

Elliott说,他不能把自己叫做“官方”摄影师,因为当时还没这种说法。但有一天,伍德斯托克四位发起人之一Michael Lang来他家说:“嘻,我将会监制一场音乐会,你能替我拍照吗?” Elliott连有什么音乐人参加演出也没过问,便一口答应。Michael Lang找他,是因为在1968年,Elliott已经在纽约颇有名气,一位专拍“乐与怒音乐”的摄影师。他在Bob Dylan摩托车意外后,有机会走近这位正在隐居的“超级偶像”,到他家拍摄杂志专题,还有《Nashville Skyline》唱片封套。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对Elliott来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政治立场与姿势。“在60年代,乐与怒还是一种地下文化,音乐更是一场地下运动的重要部分,它不是独立自存, 它是反战示威运动的延续。当时的音乐人,还有他们的听众,都是反战和平爱好者。因此,当我按相机快门时,我感觉我正在帮忙宣扬这种‘反主导文化 ’(Counterculture),宣扬一种新的想法,另一种存活的态度。”

1967年,Elliott在欧洲为一部电影拍剧照后,他本来可留在欧洲发展,但当他知道越战正在升级时,他觉得需要赶回美国,用他的方法去支持停战。“ 我不是没想过到战场当新闻摄影记者,让世人看见战争的恐怖和残酷。后来我想,我不想间接变成战争支持者,更不想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结果,我选择了拍摄和平 的反战示威,告诉世人,美国人真的不想打仗,要打仗的只是美国政府,它用独裁权力抗衡人民的意愿。这种事情,今天仍在发生,跟布什政府的伊拉克之战一样。 ”

由街头报道到某晚偶尔在曼哈顿某剧场看了一场Janis Joplin的小型演出,Elliott被音乐的真所感动了。“Janis Joplin经常叫女孩,站起来,舞动吧。她的意思是,放下过去,解放自己。我们当时的过去,是指受束缚的四五十年代,我们的上一代。而乐与怒,摇与摆, 就是其中一种让你的身体最能直接地解放的方法,同时,亦能将身体带回到音乐最精神性的根源。真音乐,源自人的心底,因此它能够散发更强而有力的感染。这也 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音乐是联系结集群众的最有力方法。”

伍德斯托克,一个公社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上世纪初,Woodstock其实已经是一个小天堂。”Elliott说的Woodstock,是指距离纽约城不远、一个小于70平方公里的小镇。约 100年前,一对研究乌托邦哲学的有钱夫妇,在这个小镇,成立了美国最早的艺术与手工艺公社,不久哲学诗人Hervey White在里兴建了一座“音乐教堂”。在这样的理想主义历史背景底下,过去大半世纪,Woodstock吸引了不少艺术家、作家、诗人来到这里居住,其 中最著名的居民当然是车祸之后的Bob Dylan。音乐人也特别喜欢来这里灌录唱,曾经居住或在这里灌录唱片的音乐人还有Jimi Hendrix、Van Morrison、Ravi Shankar、David Bowie、Johnny Cash等。

“Woodstock,该怎么说呢……当然人人都知道Bob Dylan在这里隐居,这地方亦开始在音乐圈和流行文化界有点名气,但这与名人无关。那个年代,还是很纯真,没乐迷拥过来要签名,没狗仔队偷拍私隐。在 60年代末,房租还未急升前,Woodstock是一个被大自然包围的可爱小小区,那里生活简单、居民友善开明。音乐人和邻居相处融洽,就像兄弟邻里关 系。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Al,也是Bob Dylan的朋友,要我给他的晚报拍Bob Dylan封面。我从纽约开着一辆小大众汽车来到Woodstock刮着大风的山头,Al把我带到Bob Dylan的家门前,给我俩介绍一下,然后就撂下我。当时,我俩都感到很不自在,但那是个天真的年代,没什么好惧怕,我回纽约把胶片冲好,第二个周末,再 拿回Woodstock给Bob Dylan看。可能在思想上,我们有某种亲近的联系,然后他叫我在他的地方过夜。这一切都自然地发生。”

因此,当Michael Lang准备在Woodstock小镇搞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时,Elliott便被委派重任,去说服Bob Dylan。但他只记得,当时Bob的回答是,听说本地居民反对音乐会,因此可能有人会带枪什么的……然后,在8月中正在举行音乐会的后台,大家仍在猜测,究竟Bob Dylan会否突然出现呢?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当然,Bob Dylan没出现,音乐会最后亦改在附近另一个地方Bethel,虽然还是借了Woodstock的名字。对Elliott来说,Bob Dylan最后没出现在伍德斯托克音乐会也不是坏事,因为这个音乐会的重要性,在于一次超级的集体共享经验,而不是聚焦某一歌手音乐人。

“我想, 伍德斯托克其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的精神性,生命中一个很乌托邦式的时刻。它像要告诉全世界:嘻,看看,我们有近50万乐迷,来自不同背景,互不相识,但我 们相处平和,大家分享所有,由食物到爱与和平的愿望。音乐会的氛围,其实是Woodstock这小镇历史的延伸,一个更大的公社。”但Elliott说, 伍德斯托克只不过是40年,60年代这些自由平等博爱、回归大自然及强调人性和心灵等等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关键在于,它凝聚了所有这些开放的价值观,而 且在没有刻意的商业计算下,把这些价值观“普及化”,变成新“流行文化运动”的开端,宣告一个新醒觉年代的来临:世界将会因我们而改变。

伍德斯托克,一个征兆

40年了,世界是否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60年代是关于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平等,譬如容让女人说,‘这是我的身体,我有权控制自己的身体 ,我有权选择堕胎’,这是很基本的人权。60年代是关于停止战争、停止杀人、停止污染世界、停止大企业偷人民的钱的年代。在更深的形而上层面,60年代象 征了一个新世纪。

过去40年,我们的社会,即西方文明的生活,一直在改变,但60年代的声音,并不是很多人听得见的。在美国还是50%对50%,我们有一半的人可能比较前进,但另一半却非常保守。至少我们的政府并没很大的进步。

今日,我们的政府,用尽所有办法,创造更多的金钱,去拯救这个崩溃的体系,但金钱不是生菜,不能种出来。即使,我真的相信奥巴马,但我不以为,他可走得很 远。如果我们没有更公正更公益的世界,社会是继续会出错的。譬如犯罪的人,你应该想办法帮助他,而不是判他入狱,这只会白费更多的金钱而徒劳无功。当年, 市长叫警察不要去伍德斯托克音乐会,叫他们不要严阵以待,当时有人食迷幻药,但医生并没举报他们,而是来帮助他们。因此,我们才有一个爱与和平的音乐会,没有对峙没有暴力。

今日,我们处于一个破坏的年代,但我相信,一如印度教所说,只有走过死亡,才能重生。”

『新视线』 撰文 Lo 供图 Elliott Landy/Landyvision.com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文化』Elliott Landy:亲历伍德斯托克40年

Thursday, August 13, 2009

『新视线』Lego Land:美国总统的虚拟就职仪式

『新视线』Lego Land:美国总统的虚拟就职仪式 如果说七巧板是曾经几代中国人童年的集体记忆,那么在国外,乐高则扮演着如此家喻户晓又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具有60年历史的玩具从未离开过孩子们的房 间,它们是想象力的启蒙,身体力行的构筑着一个又一个乌托邦。这些不安于室的小积木块正与现实世界发生着日益紧密的联系,就连美国总统也被搬进了乐高乐 园。

乐高乐园(LEGO LAND)是乐高向真实世界的一次大举进军,分处于丹麦比隆、英国温莎、美国加州和德国京茨堡的四家乐高乐园(马来西亚乐高乐园正在建造中),将乐高“无 限”概念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方寸之地尽显大千世界,以1:20的比例建造的微缩世界——迷你城(Miniland),打造全世界著名的景点,如慕尼黑 机场、柏林帝国议会大厦、自由女神像、好莱坞梦工厂等等。

今年年初,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也“栖身”于加州乐高乐园。在国会大厦的东边的草坪上,盛大的虚拟就职仪式早于现实世界提前上演。奥巴马及其家人、前任总统 布什和夫人劳拉、老布什和夫人均有出席,在白宫的一角我们还见到了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福瑞的身影。典礼现场『新视线』Lego Land:美国总统的虚拟就职仪式少 不了数万名支持他的美国民众、媒体记者、安保人员,连贩卖食物的小贩、乐队、公共厕所都有所设置。1000多个人被安放在就职典礼上,其中500个为重新 创造的人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物设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亲眼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刻。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的新座驾凯迪拉克一号也亮相出场。

整个建筑群看起来相当壮观,又不乏细节,宏大与复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其建造过程也是大费周章。项目由乐高设计师Gary McIntyre策划完成,动用了40万-50万件乐高积木,前期规划4个月,由20位模型建筑者花费了三周时间建造成型。

总统就职仪式是加州乐高乐园的传统项目之一,每当有新总统上任,乐高乐园的设计师们就开始新一轮的重建工作。“总统就职仪式是一个有趣的平台,让孩子们学习历史,了解国家政府。”项目构筑着美国的历史与现在,也不断刷新着乐高自己的历史。

『新视线』 撰文 pinko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新视线』Lego Land:美国总统的虚拟就职仪式


『趋势』《商业周刊》:1美元起拍

『趋势』《商业周刊》:1美元起拍 7月,《商业周刊》总裁Keith Fax给员工发了一封信:“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决定为《商业周刊》探索其他战略选择。”寥寥数语背后透出深深的无奈。走过80个春秋的《商业周刊》 将以1美元的起价被拍卖?纸媒没落加上经济寒冬,让人见识了一本名牌杂志的如纸薄命。

从2009年上半年,《商业周刊》的广告收入减少1/3,仅达7780万美元。入不敷出的现象已经持续几年。母公司麦格劳·希尔(McGraw- Hill)曾经的“现金牛”,现在则是最大“负担”之一。以前,母公司曾多次表示以拥有《商业周刊》为傲,最近,却一改口风,说《商业周刊》并非集团的核 心业务,而且该业务难以与其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麦格劳·希尔曾涉足大众杂志领域,不过后来出售了大部分期刊杂志,只保留了《航空周刊》和《商业周刊》,现在公司的第一大业务是信誉评分机构标准普尔,第 二大业务是教育书籍的出版。杂志业务被确认为非核心,剥离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出售《商业周刊》的方向早已在酝酿当中。

自去年以来,美国杂志界广告收入锐减,财经杂志更是重灾区,实际上财经杂志比其他类型杂志早三年出现广告增长无力的现象。很多财经杂志难以为继, 《BUSINESS 2.0》于2007年停刊,康泰纳仕集团(Condé Nast)首次创办高端商业杂志《Portfolio》也于今年4月停刊。

那《商业周刊》的表现如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业周刊》的广告比《福布斯》和《财富》还厉害。(《商业周刊》是周刊,运营成本更大,《福布斯》和《财 富》是双周刊)。21世纪初,《商业周刊》的年广告页数仍能保持3000页左右,和其他两本杂志相差无几,但是,从2004年开始,《商业周刊》的广告页 数减少了40%。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商业周刊》近几年来的发行量一直维持在90万份,读者群较稳定,而且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网站,对广告收入有所补充。

可这一切都救不了《商业周刊》,如今精品投资银行Evercore负责拍卖《商业周刊》。可是,在媒体业陷入衰退之际,拍卖这项依赖金融广告商、以纸媒为主的业务,将颇具挑战性。

由于是竞争对手,《财富》和《福布斯》都不大可能参与竞购;康泰纳仕刚尝失败的滋味,估计不会再碰财经杂志;拥有《华尔街日报》和《巴伦周刊》的新闻集团 也早已表示不感兴趣;而时代华纳集团正考虑把《时代》杂志业务剥离出来,因此也不会考虑再经营另一本杂志……目前有可能参与竞购的公司只有《电视指南》杂 志的买家OpenGate Capital,《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的所有者Platinum Equity,以及出版商Mansueto Ventures等小字辈。

而这些买家都只是希望低价接手,银行家们猜测,《商业周刊》可能只能拍卖到1美元,也就是说可能沦落到免费出售的命运。对母公司麦格劳·希尔来说,即使免 费出售,集团能丢掉一个每年亏损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包袱,集中资源搞好主业,何乐而不为。一本享有80年历史、制作尚佳的财经杂志,何以沦落至此!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趋势』《商业周刊》:1美元起拍

Monday, August 10, 2009

『电影』全民公敌,还是大众情人?

『娱乐』全民公敌,还是大众情人? 好莱坞最喜欢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传奇罪犯浪漫化、正面化,常常容易使观众被其悲惨命运唏嘘得热泪盈眶。这到底是在说一个全民公敌的故事,还是一个大众情人 的故事?在2009年必看电影排行榜里,由迈克尔·曼导演,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全民公敌》(Public Enemies)都必然名列榜单之中。当约翰尼·德普与历史上的传奇大盗约翰·狄林杰相遇,人们也相信这部电影会有血有肉、有情有泪。

又一个罗宾汉式的故事

《全民公敌》改编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约翰·狄林杰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一位银行大盗,随着时间的流转,他在美国的故事已越来越接近传说。他在民间有着众多崇拜者,认为他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据说他既身手敏捷又举止优雅,多次『娱乐』全民公敌,还是大众情人?在 警察的围追堵截中绝地逢生。最为传奇的是,他曾伪装成电影摄制组,为一场“银行抢劫”戏选外景地。就在狄林杰帮实施抢劫并满载战利品逃跑的时候,旁观的市 民还在旁伫立、微笑。凭着自己的智慧,他逍遥法律之外,直到联邦调查局探员梅尔文·帕维斯(克里斯蒂安·贝尔出演该角)出现,他才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抓 捕归案。

电影以一种忧郁、带有宿命论的基调来描述狄林杰。他被平民喜爱却被日益强大的集团化犯罪集团挤出银行抢劫圈子,导演迈克尔·曼这样形容这部电影主角的个 性:“他是个魅力十足的亡命英雄,大萧条时期他与人们唇齿相依;他袭击银行这个让他生活窘迫的地方;他远比政府聪明,无能的政府无法解决大萧条造成的问 题。”

而选择约翰尼·德普饰演这个角色,更给人一种水乳交融的感觉。德普一向擅长饰演黑白中间灰色地带的人物,性格鲜明,难以定义正义或是邪恶,但是又理所应当地充满了个性魅力。由他出演传奇大盗,几乎可以铁定为这个角色争下观众的同情分。

谈谈情,杀杀人

如今的影评里充斥着这样的句子:“这部电影描述了黑白之间无尽的灰色地带,人性中总有一些阴暗面和是非的部分人物塑造避免了简单的脸谱化。”事实上,如今 在好莱坞找一部描述“灰色地带”的片子,大概比“黑白对立”的更加容易。善良和邪恶固然是一种脸谱化,滔天罪犯值得人们同情,同样也是一种脸谱化。

『娱乐』全民公敌,还是大众情人? 《邦尼与克莱德》(又译为《雌雄大盗》)发生的故事背景则与《全民公敌》一样,同样是上世纪30年代,并且同样改编自真人真事。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 将两位抢劫犯情侣塑造成了既浪漫又悲情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都又混账又天真,这对情侣第一次抢劫银行,就被告知对不起你们来晚了,银行3个月前就倒闭 了。克莱德兼双性恋与性无能于一身,这样他与邦尼的爱情更加无缘无故与宿命,被朋友出卖遭遇警察伏击,雨点般的子弹将他们打成鸟窝,临死前的四目相视简直 比杰克与露丝还让人潸然泪下。

犯罪片里的经典片刻还有,《末路狂花》里的路易丝和塞尔玛被社会逼得走向了犯罪,最后,在警车围捕下,她们不惜驱车跃下悬崖也拒绝被社会抓捕和审判,此时镜头停滞,给这幅画面一个永恒的定格,导演意图令主人公浪漫化的野心昭然若揭。

《逍遥法外》里莱昂纳多饰演的弗兰克·阿巴内尔是一天才骗子,嬉戏人间不亦快哉;《理发师陶德》里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本杰明·巴克,因为被社会无情背弃,而化身为杀人狂魔报复世界,与片子本身的哥特风味交织在一起,于是影迷们纷纷给出高分……

商业背后的真实需求

犯罪片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到了30年代,被迅速地类型化并风靡一时—正是约翰·狄林杰在美国大陆横行的时候,它是以强盗为主人公,以强盗的犯罪行为和被惩罚为主要表现题材,以枪战、打斗、汽车追逐和其中的声音为重要形式趣味的类型电影。

『娱乐』全民公敌,还是大众情人? 文化现象背后自然有着社会根源,犯罪片在1930年代初期形成高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失业人数剧增、犯罪呈上升趋势、刑事案件 层出不穷。这些案件往往是报纸热衷报道的头条新闻,又成了犯罪片的主要故事来源。美国梦的破灭在犯罪片里表现得极为明显,罪犯通常是被社会摈弃的人群,被 浪漫化以后,容易让观众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在无恶不作的同时又有人情味。

从1930年到1932年三年间,好莱坞共拍了60多部犯罪片。代表作是:《小凯撒》、《人民公敌》和《疤脸大盗》。这三部电影一起奠定了犯罪片的模式: 一个犯罪分子如何发迹以及如何覆灭。《疤脸大盗》的暴力倾向引起了公众乃至好莱坞制片协会的不安。随着“海斯法典”的出现和来自政府的压力,标志着美化犯 罪、肯定黑帮残忍手段及相关暴力的结束。从1952年开始,法典本身越来越缺乏公信性,1966年人们对法典进行了改写,两年后被分级制取代。

归根结底,将犯罪浪漫化,是电影与观众的合谋,背后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犯罪片之所以是流行的类型片,其引人入胜的戏份绝对不在警察身上,而是在罪犯身 上,罪犯为什么要犯罪,以及罪犯怎么犯罪,还有罪犯犯罪之后如何被伏法,是构成犯罪片的基本要素。只有将罪犯的动机与行为浪漫化之后,才可以让观众战胜自 己内心的道德感,全心地投入到电影中,为电影人物命运的起伏。观众得到了满足,片商得到了票房。

『周末画报』撰文 叶青漪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有道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娱乐』全民公敌,还是大众情人?

Saturday, August 8, 2009

『设计』字体江湖的另一百把交椅

『设计』字体江湖的另一百把交椅 每一个行当都是一座山寨,奥斯卡、诺贝尔、Billboard、胡润百富榜……都是当中有名的寨子,当然还有诸如Top 100等众多的花花肠子。自从前年一部纪录片《Helvetica》掀起一股热潮之后,原本属于小众话题的字体界似乎成为了新一季的巴黎时装发布会。如果 你是一位anti-H分子,有意无意地显示出你对Eric Gill的欣赏,兄弟们会觉得你真是一位有教养的设计师。

贴着这股热,去年德国FontShop网站还评选出了它的字体排行榜——有史以来100款最佳字体,咱们一向很低调的字体们也开始排资论辈了。接下来的一 个夸张的例子则是由这个叫Squidspot多媒体实验室带给我们的,他们参考了包括FontShop在内的几种字体排行榜之后(所有的这些权威认证资源 都在图表的下方一一标注着),最终混搭出了一张“最流行、最具影响力、最恶名昭著的”Top 100字体周期表!

这张很有型的图表在字体江湖里成为了继《Helvetica》之后的又一个话题。那么这张字体周期表和中学课本上的门捷列夫又有多少关联呢?来自 Squidspot的Camdon Wilde透露说,尽管从形式上是依照元素周期表的模式,但要一一对应地严格排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能在视觉效果和字体的合理分布之间达成一个折中 的结果。每一款字体同样也是首字大写,除了其名称、类别、排名之外,还标明了创立年代和作者。其中年数最长者是由谷腾堡在1450年创建的 GutenbergB-42,最年轻的是由Christian Schwatzs 2003年设计的Amplitude,年龄跨度足足550多年,各色面孔济济一堂。

字体排行的位置是根据多种排行榜平均得出的结果,Helvetica毫无悬念地再次争到了第一把交椅,这个大“H”和元素周期表的头牌“氢”看上去是不谋 而合了。整体上,从左到右是以无衬线体(sans-serif)和衬线体(serif)分成两大阵营,然后以细分类别进行阶梯式的过渡。以衬线体为例,其 中还分出旧体(inscriptional)、过渡体(transitional)、粗衬线体(slab-serif)和现代体(didone)。如果 Camdon Wilde再以不同颜色区分的话相信会更加清晰些,当然若纯粹从字体研究的角度来制图,结果和元素周期表就没什么关系了。

这张字体周期表可以给那些面对数百种字体觉得有点晕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接下来,你再也不能众目睽睽之下像以前那样毫不思索地在下拉菜单上选择 第一个A了(Arial,很不幸作为系统内置字体没有获得入选的资格),你要上下逡巡一番,然后瞅一眼挂在墙上的这张字体周期表,最终把光标定格在X 上……

『新视线』 撰文 套套卢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 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设计』字体江湖的另一百把交椅